根據2014~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參見表1),全球競爭力排名1至5名的國家依序是瑞士、新加坡、美國、芬蘭及德國。其中,冠亞軍排名與去年相同,而美國進步2名,擠身於前3名之列,芬蘭及德國則分別退步一名。另有明顯進步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日本,分別進步7名及3名,而瑞典及台灣則分別退步4名與2名。
從基本需要、效率強度及創新與成熟因素三項大指標觀察前15強國家,基本需要最強勁的是新加坡,其次分別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香港。而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則呈現不振的情形,分別排名第33、25及24;在效率強度指標中,美國排名最佳,新加坡與香港則分列2、3名。台灣、丹麥則在此項目表現較為落後,分別位居第16及17名;在創新與成熟因素部分,瑞士位居首位,日本與芬蘭名列第2及3名。表現有待加強的國家則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1名)、香港(23名)及加拿大(24名)。
觀察前15強中與台灣鄰近的國家,可以發現新加坡與香港皆是基本需要強勁與效率強度高,但創新不足;日本則是創新多、效率強度尚佳,但基本需要有待加強。台灣則是以創新表現最好,惟基本需要不振及效率強度有待強化。
二、台灣競爭優勢與挑戰
從中項指標來看(參見表2),台灣基本需要較去年進步2名,主要是由於基礎建設及總體經濟環境排名上升所致,雖然公共制度、健康與基礎教育的排名分別下降1名與2名,但整體基本需要仍是進步。
在效率強度部分,由於商品市場效率的排名有明顯的下降,退步4名,加上高等教育與訓練及金融市場發展退步1名,雖然勞動市場效率小幅進步1名,整體使效率強度仍退步1名。
創新與成熟因素的中項指標,由於商業成熟度與創新程度皆較上年退步2名,分別退居第17名與第10名,使整體創新與成熟因素退步4名至第13名。
整體來看,在各中項指標中,總體經濟環境進步9名與創新位居第10名仍是我國最具競爭優勢之項目,基礎設施與高等教育與訓練分別高居全球第11名與12名,惟公共制度、技術準備度與勞動市場效率在全球排名皆較為落後,而企業成熟度與商品市場效率出現較明顯之退步。
就發展階段而言,台灣與其他創新驅動經濟體相比,除了技術準備度仍略低於平均外,各項中項指標仍是優於平均值。(參見圖1)
除了中類項目之外,細類項目的排名共有114項,而台灣有2項指標在148個國家中名列第1,包括每百人擁有電話線數、低通膨率。另外有4項指標位居全球前5名,包括當地市場競爭(第2名)、群聚發展的狀態(第2名)、本國股票市場籌資容易度(第2名)、市場獨占的程度(第5名)。
但是,細項指標中的合法權利的授權(排名第85名)、女性占勞動力比率(第89名)及解僱成本(第105名),表現明顯有待加強。
此外,報告中也透過問卷方式,對台灣調查影響企業的主要因素共15項,包括政策不穩定、政府缺乏效能、創新能力不足、勞工規範限制過多、稅賦制度、稅率、外幣管制、通貨膨脹、缺乏高素質勞動力、政府不穩定、融資取得、基礎建設不健全、貪腐、工作道德低落、犯罪與竊盜和公共衛生不健全等。
其中,有20.4%的人認為政策不穩定是影響企業經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政府缺乏效能(19.1%)及創新能力不足(15.6%)。另外,勞工規範限制過多(12.8%)與稅賦制度和稅率都分別有6.4%與5.5%,外幣管制與通貨膨脹皆為4.3%,其他項目則都不到4%。(參見圖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