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8, 2015

陪伴不打擾是一意境、經歷

陪伴,但不打擾~
~鄉下孩到台北念書~
摩托車陪伴我在十字路口
駐足......

喜歡,看著人來人往~
欣賞著都會人不一樣衣著、不一樣生活
喜歡映入眼睛所有.....
車子呼嘯而過,聲聲不入耳,似乎萬物極寂然無聲......

記憶中
小時候,不愛說話,只愛聽^_^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在鄉下,當然是......
喜歡默默在榕樹樹下盪鞦韆
屋前的大榕樹.....
陪伴我渡過童年......
陪伴爸媽及鄰居七嘴八舌
陪伴牛、燃燒稻草趕走蚊子叮咬.....
手上拿著媽媽做好剛出爐的饅頭、包子
成群孩子享受著那一份嗅覺後.....
咬上一口.....
滿足感.....
感恩爸媽的赤子之心.....

記憶中——屋後~
撿泥塊、堆窯、焢蕃薯、焢玉米...
撿竹子葉判斷烤熟...
追跑田野、童玩樂趣




取自
2015-03-13 Web only    文/小野

那天,我一個人靜靜的爬山。就一個人。靜靜的。背包裡只有開門用的鑰匙和一壺水。我從工作室下樓轉個彎便讓自己被山林的一片綠意淹沒。   
我練習了大半輩子,都沒有學會獨處的自在和幸福,我正在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從小我就害怕寂寞,成長的路上都有人陪伴我,並且照顧我的生活,替我打點一切生活和工作中的瑣事。這些日子,我終於有了一點點進步。我漸漸喜歡一個人去爬山,一個人去游泳,一個人提早去車站找個地方靜靜喝杯咖啡,寫些東西,拍拍照片,之後才搭車去工作或旅行。我也開始害怕接到電話,因為大部份的電話內容,都是生活中可以不知道的訊息,我常常將手機轉為靜音,怕被忽然打擾。
那天,我一個人坐在郊山頂上的木製涼亭內休息,樹林間盡是悅耳的蟲鳴鳥叫,和友善的山風。從山徑走來四個正在追逐嘻戲的小孩子,他們發現了我。他們正想來我坐著的涼亭玩遊戲,於是他們打量著我,並且下了判斷:「這個人看起來,應該是不會打擾我們的。」說話的那個女孩約莫六、七歲,並不是四個孩子中最年長的,但是卻像是有領袖魅力的領頭羊。顯然我在他們眼中被歸類為善類,於是我就故意轉身背對著他們,看著眼前整片由各種不同綠色所組成的山林。
可是孩子說的那句話卻像是山風一般,一陣陣吹向了我,從身體吹到了心裡,吹進了靈魂的最深處。是的,正是這個字眼,打擾。我曾經在家工作了十年,我也曾經以為自己陪伴了兩個孩子十年,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奉獻和犧牲。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份可以把環遊世界當成工作的邀請時,有點猶豫的去和已經讀髙中的兒子商量時,他幾乎要哭了,他說:「我求求你趕快答應吧。沒有一個正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希望時時刻刻都看到自己的父母親的。」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我自以為的「陪伴」,有一部份其實已經深深的「打擾」了我正在成長需要學習獨立的孩子們。之後,我答應去電視台上班,在別人正進入退休的年齡,我卻越來越忙碌。回想起來,兒子從國中時代不止一次提醒我,要多為自己活,要多愛自己。他推我一把,希望我重返殺戮戰場,其實並不是討厭看到我,而是他知道我很適合在戰場上拼搏,守在家中陪伴孩子的我,其實是很落寞的。後來兒子去了紐約讀書,我又為了一份責任更重大的電視台工作煩惱,一度又想打退堂鼓,於是我寫信請教更成熟的兒子。他的回答更直接:「我相信你只要憑著直覺去做事,都會比別人做得好,因為你沒有私心。加油,老爸。」兒子的話深深鼓舞著缺乏自信的我,於是我接下了這份工作。
我曾經用盡所有可能的比喻,來描述深怕失去孩子的爸爸對我們家五個孩子近乎控制的敎養方式,我自認為一輩子都在反抗他,更希望在敎養孩子的態度上和他相反。但是,後來我想通了一件事,爸爸其實是黏孩子,他害怕失去,害怕寂寞。在這方面,我根本是複製了他的心情,我也是一個很黏孩子的父親。所有表面上的不在乎,其實都是僞裝的。我比爸爸更過份的是,透過書寫,透過各種方式的連手合作,我竟然不知不覺打造出一種「合體金剛」的親子關係。爸爸和我比起來,只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我現在才要學習獨處的自在,生活的自主,這樣,才能真正學會愛,而不止是依賴。
如果親子關係可以重新來過,我希望自己能做到「陪伴,但不打擾」,這樣我可能更知道如何愛孩子,過去曾經犯下的錯誤,就請已經為人父母的孩子們原諒了。
到底是誰陪伴誰
在家工作的那十年,兩個孩子分別從小學讀到髙中和大學。
或許日夜相處耳濡目染,兩個孩子也以為創作是門又自由又可以養活自己的生意,也分別在十六、七歲各自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甚至後來也分別和我合寫了不少書。我曾經為這樣緊密互動又有「成果」的親子關係沾沾自喜,就像老爸臨終前要求我們在他蓋棺論定時,寫上這四個字:「敎子有方」。是的,敎子有方。不然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我怎麼可以在十年間寫了六十六本和敎養、敎育相關的小說、散文和童話呢?
當兩個孩子長大了,飛遠了,又飛回家了,然後成家了,當父母親了。在我和他們閒聊,或是通信後,我對於自己這個用埋首十年創作,用六十六本暢銷書所打造的「親子神話」,漸漸有了更新的覺悟、發現和反省。許多當年自以為是的事情,真相或許正好和自己的認知完全相反。有一天我和兒子聊起他讀國中時的往事,我問他記不記得我每逢週六和週日下午陪他去學校打籃球的事情?兒子說他完全不記得,他一臉懷疑的望著我:「你記錯了吧?」
天哪?這麼「難得」的親子互動,這麼「偉大」的爸爸,這麼「動人」的愛心,應該一輩子都銘記在心啊?我整個人忽然亢奮起來:「你再回憶看看,我們父子打籃球打到髙中聯考前一天,你的導師迎面走過來,我和你怕被他駡,還抱著籃球躲到廁所裡面。哈哈……」
兒子的臉孔漸漸紅了起來。他微微動怒的說:「啊,那是我最想忘記的一段成長往事,又被你勾起來了。是我自己要去打球,看你每天悶在家裡寫作心生憐憫之心,才約你一起打球。我是一片孝心啊!是我看你很寂寞,所以陪伴你!有哪個十四、五歲的青少年會和老爸打球?太遜了吧?而且當時打球只有一個目標,想要長髙一點。打了兩年,成效有限,加上還得帶一個不愛運動的老爸一起?哎,快忘記吧!痛苦的回憶。」兒子說的沒錯,他讀小學六年級時的某一個大雨天,我拿著兩把雨傘衝到校門口,他正和另一個同學淋著雨談笑風聲。看到我站在門口,故意大聲說:「咦?你要去買東西嗎?」然後轉身快步離開。我懂了,也趕緊假裝是巧遇。那時候他就不喜歡有好像很「體貼」的爸爸,何況上了國中?所以,的確是他的一片孝心,願意陪伴我一起運動。
我陪伴媽媽度過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時,曾經問她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生孩子?」她瞇著眼睛笑了起來:「一個人很寂寞呀,想多生幾個孩子來陪伴自己啊。你看,現在,你在我旁邊,多好啊?所以我真的真的很感謝你們。」
兒子,謝謝你啊,真是為難你了,當年有你陪我打球,真好。
不要輕易的奪走孩子的成就感
我是一個盡量不插手、過問孩子求職和工作的爸爸,在這失業率攀髙、求職不易,有些父母親想盡辦法用盡關係都要替自己兒女安排工作的激烈競爭環境下,似乎是個異數。
我承認,我很疼愛孩子,只要他們想要做什麼,我只要辦得到,從來不猶豫的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包括出國讀書。我不是富爸爸,也沒有企業要他們接班,所以我並不想「訓練」他們去打工賺錢,我希望他們專心讀書,快快畢業,進入社會。在我的觀念中,沒有「訓練」這樣的字眼,因為這個殘酷的世界自然會「訓練」他們,或「痛挫」他們。我不想急著打擊他們的信心。
但是當他們出了社會開始工作時,就是我放手的時刻。我並不擔心他們遇到待業、挫敗、失落,甚至絕望的狀態,因為那正是他們人生戰鬥拼搏的開始,我不想輕易剝奪了他們如此「可貴」的挫敗經驗。當然,我更不想奪走他們因為靠自己的奮鬥,而得來的一些「成就感」。因為那是他們靠自己得到的,他們的心才會有踏實感。我怎麼能奪走他們這種快樂?所以我不曾為兩個孩子的求職打過一通電話,我讓他們到處去碰壁,甚至被諷刺說你爸爸不是可以幫助你?當他們終於找到工作之後,那就是他們證實自己實力和誠意的時候了,如果表現得好,就會有下一個更好的工作在等著他們。這才是他們真實的快樂和成就。
從小許多事情我都很想靠自己來完成,但是爸爸總想插手幫忙,他猜他是想讓孩子知道,他是有辦法的人。從小參加校外的作文比賽,他硬要插手替我修改,拿到了全國第一名,我覺得很丟臉。讀大學時投稿到報紙副刊,順利被採用了兩、三篇後,爸爸的手又伸了過來,他說他知道副刊的一位編輯,他硬是要帶著我去謝謝他。爸爸帶著我去見對方,我很生氣,因為明明我是靠自己,他又剝奪掉我原有的光榮感。在公費時代的師大畢業後,我明明已經被分發到新北市的五股國中,爸爸又要去拜託一個校長寫介紹信,想讓我改分發到離家更近一點的三重。結果我站在那個獨眼校長前,被他冷嘲熱諷了一頓。他拉開抽屜,厚厚的一曡介紹信。原來每個爸爸都是一樣的。我回去和爸爸吵了一架。還好,我很快就擺脫了爸爸的善意干涉,大學畢業後連續出版了七本書,我恭請爸爸在我的每本書上題字,讓他分享我的快樂。
兒子讀小學時參加一個校外的徵文比賽,我犯了爸爸同樣的毛病,暗示了他要如何寫。結果兒子真的得了奬,主辦單位轉由校長當場頒發奬狀、奬金,兒子假裝沒有聽到。同校的女兒回家告狀,我又駡了兒子一頓。兒子哭著說,因為我有幫助他,他不好意思上台。其實該挨駡的是我自己,那不是愛,而是虛榮。後來我就學會了自我節制。   兒子用學校的畢業作品得了兩座電影金穗奬,他在得奬現場興奮得直喘氣,打了一通電話給我說:「爸爸,我可以把我的奬座放在你擺金馬奬的那個櫃子裡嗎?」
老實說,那一刻我還真的有點想哭。他在美國花了好長的學習和奮鬥,就是在等待有點屌的說這句話。

Friday, February 27, 2015

一個女人的夢想

一個女人的夢想


http://www.buzzhand.com/post_312658.html?from=page&p=00100000&u=12


轉載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對面鄰居的好媳婦,是出了名的。

鄰居老太婆摔了腿,

幾百天,一日三餐兒媳婦端到跟前,

現在有了好轉,下了班就陪婆婆鍛煉。

對門老太婆自己都說,她娶了一個比女兒還親的兒媳婦。

直到某天,聽到了這段對話,

讓所有人都感到羞愧....

社區里的婆婆們,都羨慕這樣的好媳婦

他們望著好媳婦的背影,長長嘆一聲氣:「唉……要是我躺床上,估計我那媳婦偷著樂呢?」
老人也嘆氣。
老人只有一個兒子,好不容易給兒子娶了媳婦,
可那媳婦,是媳婦嗎?

麵不會擀餅不會烙,有事還愛叫兒子幫忙,哪裡有媳婦的樣子。

周末,老人在小區里歇涼

正巧遇到了對門的好媳婦,她正領著孩子在玩耍。

老人說:「你婆婆真幸福,遇到了你這個好媳婦。」

老人說起了自己的兒媳婦,

把一肚子的不滿倒豆子似的倒了出來。

對門的好媳婦只是聽著,笑著。

等老人說完了,
說「阿姨,我能問你幾個問題嗎?你別生氣。」
老人說「看你說的,生啥氣呢?」
「她下班晚讓你兒子接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生氣啊!我兒子上一天班那麼累,她又不是不認識路。」
「你兒媳生孩子,生的女兒兒子?」
「女兒」
「那你是什麼心情?」
「生氣、看看人家誰誰誰生了兒子、多風光!」
「你兒媳婦在坐月子,

你一天到晚有沒有好好照顧她,

你是什麼心情?你有沒有照顧她的感受?」
「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什麼都不用做還喊無聊,

不就生個孩子嗎,我們那時,才多久就下地幹活了啊!」

「其實,我和你兒媳婦一樣。」

「哪能呢?誰不知道你是好媳婦。」

「我以前也不會做飯,在廚房幫我婆婆的時候,

她老讓我去看電視,說她一個人能忙過來。」
老人愣了一下。
 將心比心
「我下班晚的時候,
我婆婆會讓老公來接我,她說女人家太晚不安全。」
「我懷孕生小孩時,我婆婆天天照顧我,什麼都不讓我幹,
給我和寶貝準備了所有東西,等著迎接我的寶寶。」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生女兒、坐月子的時候,整整一個月,我婆婆天天端飯給我,
有空就陪我說話聊天,晚上孩子就我婆婆照顧,不讓我抱、

她說女人一輩子最難熬的時候就是這個時候,剖腹產太受罪,傷元氣,看電視傷眼,出門傷身,面對四面白牆,度日如年啊
老人這時低下了頭。
「我婆婆常說,
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現在,大家都看見我待她如親媽,
大家沒看見,一直以來,她對我如親女兒。」
老人想說什麼,張了張嘴沒說出來。

「阿姨,你說我遇到那麼好的婆婆,能不做個好媳婦嗎?」
「是啊!將心比心。」
老人想明天一定早點起來,
早市裡的雞呀魚呀比較新鮮,兒媳婦愛吃。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基本上,結婚頭十年,是媳婦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剛進婆家們不適應,

懷孕期間的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顧,

忙不過來需要人幫忙帶孩子……

而大部分婆婆這十年是最悠閑的十年,身體還硬朗,

退休了沒事幹,也是和媳婦培養感情的最好時候,

在媳婦剛進門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伸一把手,媳婦能不感激嗎?
十年後媳婦熬過來了,換來幫助婆婆了。
婆婆身體情況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這時候是婆婆需要媳婦的時候,
假如開始婆婆沒有盡到婆婆的責任,
哪個媳婦能心甘情願的去對婆婆好呢?
結婚開始的幾年,婆婆要負70%的責任,我敢說最少九成的媳婦

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想著孝順公婆,家庭和睦。
婆婆的心盡到了,沒有媳婦不滿意的!
家庭不就是互相幫助、扶持過來的嗎?!
媳婦和婆婆不是敵人,
反而是在家中,最能了解彼此辛勞的那個人!

😍😄😍😊😀😃☺️😉😘😜😝😛
洪蘭:你以為你只是在「教女孩」,其實,你是在教育「下一個世代」!難怪說 女生要 富養
 撰文者:CMoney  7月 2015年

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只是在教育一個男童。
當你教育一個女童時,你是在教育的是 整個家庭 跟 下一代...
朱德庸說過一句話,
「男人沒有女人 就沒有樂趣  有了女人 就沒有生趣。」
一句話,將男女關係的描述的淋漓盡致。

我們先從,男女生的 5 大差別開始說起...
1.女人用「語言」的方式表達 情緒
透過研究發現,因為大腦結構的不同,
「女人比較會把情緒,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例如:一對夫妻吵架,先生可能只講了一個字,女生已經講了十個字了。
洪蘭老師還說,他自己是老師,畢業季常會收到卡片,
從這一點也可以明顯感受到男女差異。
女生寫卡片,會精心製作,從無到有,手工做一張滿滿的感謝字卡片。男生就不一樣了,買了一張現成的卡片,
寫上「師恩難忘」就完成了。

2.問路 找女生,資訊比較可信
因為腦部結構不同,女生擅長處理「顏色」跟「地標」,
譬如,你問女生 某某夜市 怎麼走呢?
她會回你,這條路直走,看到紅綠燈右轉,你會看到 麥當勞,就到了。男生就不一樣囉,他們擅長處裡「距離」跟「方位」,他們會跟你說,中正路走五公里後轉東...
(很多人對五公里沒有概念的...)
所以你知道,下次問路,要找女生問。

3.為什麼女生想那麼多?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請一位女生,想一件難過的事。
在核磁共振裡面,我們發現女生大腦裡面的反應非常激烈。反觀男生呢?只有幾點反應而已...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女生憂鬱症的機率比較高。 
後來,洪蘭老師發現,這跟「Seretonin 血清素」有關。
血清素跟 情緒、動機、睡眠、記憶,都有直接的關係,在實驗上發現,男生製造血清素德速度 比女生快了 52%!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男生女生吵架,男生吵完就呼呼大睡,女生卻還在氣頭上。因為男生血清素出來了,
情緒好了 事情過去了 就去睡了。喔!原來,都是大腦結構不同的關係。

4.女生怎麼話 這麼多?
從大腦的關係,可以發現「男生每天平均講七千個字,
而女生每天平均要兩萬個字。」難怪有男生抱怨,為什麼他每天回家還要聽她抱怨東抱怨西的。男生通常在白天工作時,就把他那 七千多字 給講完了,女生呢?那兩萬多字,可是要在先生回來的3個小時裡面,全部講出來,不然怎麼講得完?所以要體諒女生,她們話就是那麼多。

5.女生真的有第六感?
女生的第六感超強,因為,「潛意識的資訊會影響你的決策」!請想像一下,注意力投射出去,男生的探照燈射出去的光圈較窄,所以比較亮,而女生的探照等比較廣,會比較不亮,但被照到的地方,進來的訊息就比較多,而不是所有的資訊都進入意識界,其他無法吸收的,就會進入你的潛意識。有一次,女性朋友告訴我,前幾天她跟男友跟他們的朋友吃飯,不知怎麼的,她非常討厭 其中一個女生,理由說不上來,就是不喜歡。過每幾天,她發現 男友劈腿的對象就是她!我非常驚訝,她怎麼這麼厲害,
在不知情下,會討厭一個沒看過的人。原來,我朋友回過頭仔細回想,她曾經看過 他男友與他對話,也曾經一群人出遊打卡過,這些蛛絲馬跡,一點一點地進入他的潛意識。你以為你是自己做選擇,但其實是潛意識影響你...
潛意識有多可怕呢?
有一次實驗,我們請外國人判斷他們喜歡哪個中國字,
學生以為是隨機的,但在其中一個字之前,我們放一個不到一秒鐘的笑臉圖案,時間短到,學生是沒有感覺的。
而喜歡笑臉之後的中文字的機會,就會從50% 升級到78%。從這邊你就知道,潛意識 深深影響你的決策。
教育女性,等於在教育下一個世代上述那麼多的研究顯示,女生跟男生在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實,他們是有演化上的關係...你會發現,男生比較暴力,動不動就找人出來打架,但女生不喜歡直接跟人起衝突,因為她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小孩,因此她們要活得長久,而衝突太冒險了
「沒有母親的小孩 一定死」因此,前人常常說
「沒有母親的小孩 一定死」這話可能極端了一點,
卻也有它的道理在。因此,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母親快樂,全家快樂
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只是在教育一個男童。
當你教育一個女童時,你在教育的是整個家庭跟下一代。
而 拿破崙 也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
為什麼我們要投身在女性的教育上,因為,母親的文化水準決定民族的未來。洪蘭老師還開玩笑說,
與其花錢教兒子 不如花錢好好教育你的媳婦。
腦科學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洪蘭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部分擷取自網路文章,詳見原文。如需轉載​,請在文末附上 :本文 轉載自 CMoney 網站

Friday, February 20, 2015

羊年行大運

1
令人激賞一場夜遊


Monday, January 12, 2015

施捨與尊重、傷害與懇摯一念之間

施捨與尊重一念之間

傷害與懇摯一念之間

取自管樂朋友傳來


~《🌸不要輕易給予,那是對別人不尊重🌸》~


盧安達的淒寒場面可能對於一般人只能想像。

台灣來的義工下了卡車以後,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

當時,義工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幹甚麼?”

美國義工大聲喝斥,“放下!”


台灣義工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美國義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

“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美國義工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乾。

美國義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乾遞給他,說:


“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願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實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美國義工對他說:

“你看,大家都幹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感到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義工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

“謝謝你,你的歌聲非常美妙。”

台灣來的義工看著這些若有所思。晚上,美國義工對他說:


“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麼大聲對你說話。但,你知道嗎?這裡的孩子陷在貧窮裡,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台灣的義工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

義工把東西給孩子,可要求他們以勞動獲取。

上帝把恩典和愛白白給我們,但要求我們努力奔跑。


✏️家庭教育也應如此~

不要輕易的給予,別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應該給予的。

與您分享🌷🍀

Monday, January 5, 2015

閱讀~捲起袖子來改變

捲起袖子來改變,冠德每週五晚上

愛心都有、貼心是教出來

小孩記憶力挺嚇人的喔!~借此可以測試小孩記得腦力喔!我試過呢!但要在小孩不抗拒的狀況下喔!30分背完唐詩竟可超過4首容量呢!~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真的讓人感動!~張小燕


https://m.youtube.com/watch?v=tlR4NWtu3Fw

國中李枝桃校長的即席演講太感人了,
真的讓人感動!~教育家風範